韓聯社16日報道稱,韓國國土海洋部當天表示擬將暖炕技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。
  韓國人在申遺這件事兒上,的確挺有“直男精神”的。端午節申遺,泡菜申遺,中醫申遺……而今又輪到了暖炕申遺,頗有“天下名物,皆入我轂中”的況味。不出意外地,暖炕申遺這條新聞,也再次遭到一些人的無情嘲諷,或鄙視,或戲謔,處處透出一股不屑與滿不在乎的語氣。
  這些人的傲氣,或來自於兩種心態。一是,“炕”是中國發明的東西,你們韓國人搶來申遺,是不是有點喧賓奪主?二是,“炕”在尋常百姓家只是一個禦寒工具,哪來什麼申遺價值?拿來申遺,搞笑了吧。
  誠然,文明古國的底蘊,的確賦予炎黃子孫充分的文化自豪感與自信心。我們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,我們有四大發明,我們有諸子百家、詩書禮樂,但這並不必然意味著,所有與我們日常生活相關的器物與文化,都是我們的原創,起碼,在未有文獻與考古證實之前,對某種文化與器物要慎下斷語,勿急於攬入懷中。這不是自信,而是自妄。
  就比如“炕”這種禦寒工具,雖然早已為北方家庭普遍使用,但到底是不是中國人首創,仍值得考究。清人顧炎武在《日知錄》中提到,“北人以土為床,而空其下以發火,謂之炕。”但顧氏又指出“古書不載”。也就是說,在顧之前,沒有文獻提及中國有“炕”這種物什。倒是《舊唐書·東夷高麗傳》曾提到,“冬月皆作長坑,下燃熅火以取暖”。東夷高麗,明顯指的是朝鮮半島,自然包括韓國。既然清以前沒有關於“炕”的專門記載,而《舊唐書》又指明,在與唐同時期的高麗出現過與“炕”相近的“坑”,為什麼韓國人就不能說炕是他們的文化遺產呢?何況,韓國想要申遺的是“暖氣炕”,並非傳統中國的“土炕”,本不是一件物品,更無所謂“偷竊”了。
  再來說說“炕”有沒有申遺價值。從文化意義上講,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,“炕”作為一種禦寒工具能夠存留下來,本身就體現出傳統文明旺盛的生命力;而且,“炕”的演變與發展,也記錄著人類日常生活的變遷,對窺探民眾生活變遷史提供了一個視角。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,通過對“暖炕”的申遺,也可樹立品牌,打響名氣,促進相關產業發展。正如韓國國土海洋部相關人士所言,“如果暖炕技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,那麼地熱採暖的獨創性和優越性將廣為人知,這對相關產業的擴大出口和未來發展大有好處。”
  嘲笑韓國暖炕申遺不會讓我們更清醒。我們有太多的文化遺產,但同時又缺少足夠的敏感。而文化遺產之所以珍貴,就在於,你可以在那些古厝的祭祀節日、深宅大院、墓地教堂里讀出一個家族、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。它既包含著風俗史,也滲透著政治史。而這種歷千年而不變的歷史質感,正在我們漫不經心的敷衍中,頹唐地流落於江湖,消失於草莽。這才是一個民族最應該心痛的。我們需要的不是嘲諷,而是反思。
  王言虎(山西學生)  (原標題:嘲笑韓國暖炕申遺不會讓我們更清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u98zuwar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